作者:躺在床上喝咖啡 原文
一、但土地流拍多了,价格跌了!

2018 年前三季度,全国 300 个城市各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 2220 元 / 平方米,同比下跌 8.2%,平均溢价率为 16.1%;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 3881 元 / 平方米,同比下跌 6.5%,溢价率为 18.3%,较去年同期下降 21.1 个百分点。
新华社年中发布社论称,当前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高企,一些热点城市高价地仍未绝迹。做好地价房价联动调控的大文章,直接关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成效。
新华社矛头当时对准的主要是三四线城市,而重点一二线城市为了控地价,早就行动了。
所以,现在“面粉”(土地)开始便宜了,你还担心“面包”(房子)会更贵吗?
二、大量商铺关门,居民消费降级,实体零售伤筋动骨。

地价、房价下跌只是正常的周期表现,而越来越多的商铺关门才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大难题。
越来越多的商铺关门是事实,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老城区的辅街基本上都没有营业的商业街,新城区的商铺更加是寥寥无几,或许也只有个别的几个商业还是维持下去。
而一些新交房的小区更加困难,基本上也就是一两家便利店或者是药店,想要看到其他行业几乎很难实现。买商铺不赚钱,即使是出租回报率也不高。运营商铺同样不赚钱,没有客流,没有消费,店主也难以维持下去。
为何市场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简单来讲就是居民的钱没有流向市场,流向了哪里?
2008 年时,我国房贷余额仅为 3 万亿,而到了 2017 年底,住房贷款余额膨胀到 21.9 万亿,房贷占所有住户部门债务余额的 54%。也就是老百姓总的银行贷款 40.55 万亿,人均 2.91 万,按照平均 4 口之家,就是户均贷款 11.67 万。
中国 居民 杠杆率却从 17.9% 迅速攀升到 49%,扩大 2.73 倍。(居民 负债 总额/GDP 总量),这就是近年的消费降速的主要原因。扩大内需等政策都在表明消费在下降,虽然数据是上涨的,但是涨幅和消费的用处却并没有提升。网友曾经笑称,小时候是没钱吃方便面,现在却是没钱,吃方便面。
三、玩法花样百出也难敌电商双十一成交额增长率放缓
双十一成交额 2018
居民消费萎缩,也明显给电商平台带来强大的压力。对比往年双十一的“玩法”,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几乎所有的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都在几个月之前就投入了战斗的状态,他们努力地为 2018 双十一想出各种营销新玩法,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阿里主打数字经济体系概念,此次的覆盖面更广,包含衣食住行,首次提出全员 ALL IN 双十一。其中包括线上的饿了么、口碑、飞猪、优酷、虾米音乐、UC 以及线下的盒马、银泰、居然之家、大润发等阿里系内的所有产品都加入 2018 双十一。
京东 11.11 好物节的玩法,使用 PC 端、手机端、QQ、微信小程序等全渠道同步促销,联合京东的线下门店 (7FRESH、京东母婴体验店、京东之家等) 和沃尔玛去触达所有的用户。
但即使是这样的玩法,2018 天猫双十一销售额增长率却是十年来的最低,从去年的 39.3% 跌至 26.9%。
不仅天猫双十一的增长率下降,全网双十一销售额的增长率也明显下滑。根据星图数据显示,全网双十一销售额增长率从 2017 年的 43.5% 下跌至 2018 年的 23.8%,订单量从 13.8 亿件下滑至 13.4 亿件。
四、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五个月下滑,汽车制造商倍感压力。
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五个月下滑 汽车制造商倍感压力
10 月中国轿车、多功能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的销量下降 13.2% 至 198 万辆。中国 2018 年前十个月的汽车销量下降 2.5%,至 1840 万辆。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五个月下滑,使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汽车年度销量接近至少二十年来的首次下滑,并对汽车制造商们产生了压力。
中国乘用车协会周四表示,上个月中国轿车、多功能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的销量下降 13.2% 至 198 万辆。中国 2018 年前十个月的汽车销量下降 2.5%,至 1840 万辆。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员吴伟(Wu Wei 音译)周三指出,今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保持在 3000 万辆以下,并可能较 2017 年出现下滑。去年中国经销商的车辆交付量为 2890 万辆,比 2016 年增长 3%。
知情人士上个月称,为刺激需求,中国发改委已提出对于购买不超过 1.6 升发动机的汽车实施购置税减半的建议。但他们表示,目前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五、企业加速裁员,削减招聘数量。

@21 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 4 月 - 9 月,网络招聘共消失了 202 万个招聘广告,其中 2 线城市下降的最快。50-500 人的中小企业的经营问题和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比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更加严峻。
其中民企招聘广告数量占比较大幅度下降,国企占比不变。
详见下图。

就连某年营收上亿元的自媒体大咖都在发朋友圈,他说:“最近经历的离别有点多,身边每家企业都在裁员,这是创业那么多年来最罕见的一年,也是最深切的一年,只希望大家各自安好。”
六、以上种种迹象,预兆着经济寒冬即将来临。

俗话说,一叶知秋。
土地流拍增加、土地拍卖价格下降;
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线上线下零售萎缩,持续几十年快速增长的汽车销售也开始连续数月下降;
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倒闭,大型企业紧缩招聘计划,不少企业在加速裁员降低成本;
法院借贷纠纷案件大幅度增加,执行越来越困难;
再加上不断上升的银行不良贷款比率。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经济寒冬正在向我们走来,经济寒冬的脚步越来越快、脚步声越来越大。
至今,很多人仍然记得 2008 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杀伤力之重,包括房地产亦岌岌可危,弃房断供者不在少数,一批企业倒下,无数人面临失业……再往前追溯房地产的困难期,可将镜头拉至 1998 年。好似十年一个轮回,如今到 2018 年,首当其冲进入寒冬的应该是房地产行业。
要推迟经济寒冬的步伐,降低经济寒冬的温度,缩短经济寒冬的停留时间,唯有尽快地对现有妨碍仅仅发展、特别是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遗憾的是:我们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所以,我们努力地做好抵御寒冬、保护自己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