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Q
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国家”如何变为“党国”,教科书从晚清到民国的演变

5

近代中国教科书的发展及它所体现出的国家观念与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局势紧密相关。晚清时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大转型时期,教科书表现出华夏文化观向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家三要素”观念过渡,帝王观与国家观并存。民国定鼎,中国建成了共和国家,教科书中重视革命、五族共和教育,以及简单的新国家政治结构的介绍。到19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深入教育领域,公民教育勃兴,教科书最突出的是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新建沟:强调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和个人自由是国家生存的首要条件,强调个人的参政议政权利和自由言论权利,这些观念在教科书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国民党政权统一中国,党国一体的党化教育开始渗透到教科书,并且迅速覆盖了以前的公民教育。发扬个性、培养自由思想的教育变成了压制个人思想、教人盲从、培养奴性的教育。

可以看出来,近代中国教育多数情况下是政治的附属产物。当政治远离教育的时候,教育能自然发展、趋于繁荣;当威权体制建立、政治主动施压教育的时候,教育就会走向衰落。这二者的分野以国民党建立前后教科书中“国家”观念的水平高下判然可见。其实,“混乱”与“繁荣”是一体两面之物。只要不是政治或战争的干涉,“混乱”就孕育着“繁荣”的可能性,证之以清末至国民党政权建立之前的教育局面即可得出这个结论。历史无法假设,但是不妨设想,从清末以来,如果教育一直有相当的自由发展空间,那么中国教育、中国人对国家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认知,也就是公民教育的发展——这些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会有更充分的讨论空间。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应从民国教育历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塑造现代国民、建设现代国家应当有所启示。(注释略去)

1 2 3 4 5
赞(0)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耍Q-耍出你的范儿_分享你的福利 » “国家”如何变为“党国”,教科书从晚清到民国的演变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